指南與故事

伊勢志摩國家公園的飲食文化

伊勢志摩國家公園的永續飲食文化,源自於傳統以及對大自然的崇拜信仰

伊勢志摩國家公園與飲食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地的永續捕魚和耕種方式,讓伊勢志摩成為極受歡迎的日本料理食材供應地。政府之所以成立此國家公園,不只是為了保護土地,更是為了保護伊勢志摩居民的生活,現時約有十萬人在園區內居住和工作,對他們而言,與大自然共存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此同時,保護自然環境亦是當地人的重要生計來源。

伊勢神宮坐落在伊勢志摩國家公園內,是日本最莊嚴神聖的神道場域之一。由一百多個神社組成的伊勢神宮,在約 2,000 年間為當地文化和傳統帶來莫大的影響。

奉獻給神明的禮物

祭品是神道祭祀的核心,而伊勢神宮所用的祭品均是來自伊勢志摩地區的產物。人們會將米、清酒和海鮮等食物奉獻給神明,而這些祭品的準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祭祀儀式:當地釀酒廠會盡心為神社釀造清酒、農民會精選最上等的米,而海女則會在海中捕撈鮑魚。

柴魚片

當地的正鰹經曬乾後,便會以木材煙燻處理,而這些木材正是來自伊勢神宮所管轄的神聖森林。接著,人們會將燻製完畢的魚乾刨成薄片,也就是所謂的柴魚片。柴魚片是日式高湯和醬料的常見原料,也可以用來點綴豆腐和其他菜餚,每逢伊勢神宮 10 月份的神嘗祭時,人們會將柴魚片獻給神明,以祈求五穀豐收。為了準備各種祭祀儀式的祭品,神社甚至自行經營曬鹽場和加工廠。

一間傳承四代的伊勢志摩柴魚片製造商,至今仍採用流傳了數百年的工法,精心燻製正鰹,製作出風味濃郁且口感精緻的柴魚片。柴魚片是伊勢神宮用來供奉給神明的神聖食物之一,當地信仰認為,人們只要吃下柴魚片,便能加強神域和人世之間的精神連繫。

伊勢烏龍麵和手捏壽司

在早期,前往伊勢神宮參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此只有富人才負擔得起。到了德川時代(1603 年至 1867 年),普通百姓也開始前往伊勢神宮參拜。然而對大多數人而言,有錢人參拜途中所吃的食物實在過於昂貴,因此當地人便開始供應較親民的在地菜式,例如伊勢烏龍麵和手捏壽司。
 
伊勢烏龍麵是一道簡單的料理,選用較一般麵條更粗的烏龍麵,佐以由醬油和溜醬油混合的醬料,其中溜醬油是一種不含小麥的陳年熟成醬油。飢腸轆轆的參拜者,能在讓長途跋涉後享用這道健康的料理,飽餐一頓。時至今日,在漫步參觀伊勢神宮過後,也可品嚐到伊勢烏龍麵的滋味。

伊勢烏龍麵

手捏壽司原是一種漁夫料理,之後逐漸在參拜者間流行起來。將鮪魚和鰹魚中較值錢且肉質軟嫩的部位售出後,漁民會把剩餘的部分切成薄片,使用醬油和糖加以醃漬,讓魚肉的口感更為軟嫩,接著再將這些魚片鋪在一整盤壽司飯上,再綴以生薑、紫蘇葉和海苔。魚肉本身的風味結合甜鹹醃醬,再配上米飯和紫蘇葉,整體味道更顯相得益彰。

海女:女性潛水捕撈員

在日語中,「海女」是指以自由潛水方式捕魚的女性,她們會在伊勢志摩周圍海域尋找牡蠣、鮑魚和龍蝦。海女可以潛水達一分鐘之久,通常能潛入深達 20 公尺左右的海床,期間她們完全不會攜帶任何潛水設備,只會帶著一個漂浮木桶增加浮力並放置漁獲。自 18 世紀以來,只有女性能成為海女,傳統上,日本人認為女性的體脂分布與憋氣能力等條件,較適合從事潛水工作。

海女身穿的白色潛水帽和泳衣象徵著好運,大多數海女在工作時,還會在脖子上佩戴護身符。要像她們一樣自由潛水,需要沉著冷靜的精神、一顆熱愛大海的心,以及強壯的肺。
 
在過去,海女潛水是為了尋找珍珠和海鮮,時至今日,雖然仍有海女會在伊勢志摩附近水域尋找野生珍珠,但大多數的珍珠都是由珍珠養殖場生產,因此海女便轉而捕撈海床的食物。她們會遵循傳統的漁獲管理系統,根據貝類的大小加以挑選,確保海洋生物的數量足以繼續繁殖下去。由於國家公園內的生態系統受到精心保護,其潔淨的河口灣和海岸線孕育出豐富的野生物種族群,而這些地方也是海女工作的地點。海女採用了高度謹慎且保守的捕撈方法,有助防止生態系統遭到過度捕撈的危害,並確保生態系統在多個世代後仍能存續。然而,大多數海女都已超過六十歲,卻苦無年輕人加入這項傳統職業的行列,因此,是否會有新一代的潛水者承襲海女文化和其特殊的捕魚方法,目前尚為未知數。
 
許多海女會將漁獲帶往魚市場,以出售和處理她們捕撈到的海鮮。遊客可以造訪海女小屋,參觀供海女休息取暖的小餐館,並藉機瞭解海女生活,同時品嘗新鮮海鮮。海女們會以小火燒烤海鮮,並灑上柑橘汁和七味粉,烹調期間,不妨和她們聊天提問,大多數海女都會非常樂意回答遊客的問題。這裡供應的牡蠣、龍蝦、干貝、鮑魚、海膽和魷魚都是由海女直接從海中捕撈而來,其鮮美滋味絕對不容錯過。

季節性懷石料理

來到伊勢志摩,可以同時品嘗到平民美食和高檔料理。這個地區自古以來一直為皇室提供珍饈百味,尤其是當地著名的龍蝦和鮑魚,時至今日,伊勢志摩依然為全國的高級餐廳供應海鮮、海帶和各種農產品。
懷石料理原本的作法,是運用手邊的食材製作出簡單傳統的料理,現已演變成探索時令食材滋味的精緻文化。最初是以「一汁三菜」形式為主的懷石料理,如今則轉化為採用傳統日本料理技術製作的多道套餐形式。
 
一年四季,伊勢志摩都能為懷石料理提供各種時令食材。寒冷的月份盛產牡蠣和龍蝦;清酒需要在冬季釀造,並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品嚐;各種海帶各有適合採摘的時節,而稻米則會在晚秋收成。如此豐富的四季變遷樣貌,也是伊勢志摩飲食文化重要的一環。

伊勢志摩國家公園的自然與文化保育

伊勢柴魚片製造商天白先生表示:「說到文化和料理,東京都是追隨京都的步伐,那京都呢?京都則要向伊勢志摩看齊。」

在現今瞬息萬變的世代,當地人對於製作和收集最上等的農漁獲,並以此供奉神道教神明的精神,讓伊勢志摩的傳統飲食文化得以延續下去。伊勢志摩國家公園不只保護了自然環境,更保留了當地飲食文化,若失去了自然環境,飲食文化也會隨之消失。對於伊勢志摩而言,保育不僅是環保政策,更是有著精神層面的重大意義。

撰文:布羅克.庫爾曼 (Brock Kuhlman)

相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