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日本東北端,山巒層疊的半島在鄂霍次克海上鋪展開來,成為了當地原住民愛努族口中的「sir etok」:大地盡頭。
2019 年某個溫暖的 6 月早晨,我在生態旅遊業者 Picchio 的帶領下啟程前往知床國家公園,展開野生生物導覽之旅。從東京飛抵女滿別機場後,還需驅車將近 2 小時。隨著住宅與農地從旁飛逝而過,感覺的確像在朝著大地的邊界前進。我們沿著海岸,在群山與海洋之間的單線道路上朝東北方行駛而去。
遙遠的日本東北端,山巒層疊的半島在鄂霍次克海上鋪展開來,成為了當地原住民愛努族口中的「sir etok」:大地盡頭。
2019 年某個溫暖的 6 月早晨,我在生態旅遊業者 Picchio 的帶領下啟程前往知床國家公園,展開野生生物導覽之旅。從東京飛抵女滿別機場後,還需驅車將近 2 小時。隨著住宅與農地從旁飛逝而過,感覺的確像在朝著大地的邊界前進。我們沿著海岸,在群山與海洋之間的單線道路上朝東北方行駛而去。
知床國家公園坐落於遙遠的知床半島北端,被公認為日本其中一座最原始的國家公園。知床半島延伸至鄂霍次克海,島上林木繁茂,崎嶇的知床連山橫亙於其中心位置。漫長的冬季期間,白雪將覆蓋園內的一切,並有流冰環繞岸邊。這片荒山野嶺雖然原始,卻是多種日本動物的庇護所,近年來更成為日本最熱門的永續旅遊地點之一,專注於野生動物保育工作。
我們之所以造訪此地,正是為了一睹半島上豐富的自然景觀與野生動植物。由於北方路途艱難,需健行多日方可抵達,因此我們的徒步探索範圍僅限於園區南半部。知床半島北部未經人為管理,且極有可能遇見棕熊,只有經驗老到的野外冒險者才會考慮前往。但即使前往園區內較容易抵達的區域,也一定能看見鷹隼、野鹿、鯨魚和許多其他動物,同時欣賞日本一部分最壯麗的自然景致。
上次造訪北海道時正值冬季,我在旭川附近純淨的粉雪上滑雪,享受了一番典型的北海道旅遊體驗。這次行程由 Masaya Kusube 和 Makoto Yamazaki 兩位嚮導帶領,在他們的解說下,我瞭解到相較於北海道其他地區,知床的四季更迭會帶來更劇烈的變化。若在冬天來訪,可見到海中出現一塊塊漂浮流冰,有時小巧的碎冰會在地平線匯聚,有時大型流冰則會將岸邊擠得水洩不通。不過我們抵達的時間是 6 月,四處充滿了色澤亮麗的高山花卉與蒼翠綠意。
抵達國家公園西南端的宇登呂小鎮時正好趕上日落,觀賞到了海面上的餘暉景致。一位單車騎士載著看來頗有份量的自行車馱包在附近停下,靜靜欣賞夕陽美景,然後開始紮營。在天氣較溫暖的月份,園區南半部並不像日本多數地區會籠罩在沉重的濕氣中,可說是絕佳的單車旅遊目的地。
由於不想耽擱野生動物觀察行程,我們決定開夜車。出發 1 個多小時後,我們看見了幾隻鹿、幾隻探頭探腦的狐狸,還有一兩隻日本狸。牠們一開始被車燈嚇了一跳,但很快就繼續在矮樹叢中四處嗅聞,尋找蟲子和漿果。這些動物飽餐之時,我們則準備闔眼休息,迫不及待想在天亮後進行更多探索。
愛努族是北日本和千島群島的原住民,長久以來定居於知床地區,其傳統生活方式融入了泛靈信仰,認為萬物有靈,自然世界中處處皆為神靈 (kamuy) 居所。
知床是愛努族諸神中最重要的幾位神靈所居住之地,當地生命的重要元素皆受到神靈保護。棕熊被稱作 Kim-un-kamuy,意即山神,虎鯨為海神 Repun-kamuy,而行蹤不定的毛腿漁鴞(世界上最大的貓頭鷹)則是村莊之神,被稱為 Cikap-kamuy 或 Kotan-kor-kamuy。能夠一睹這些氣勢雄壯的動物非常令人振奮,也讓我得以真心瞭解牠們在愛努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知床國家公園成立於 1964 年,2005 年則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自此環境管理和野生動植物保育工作即成為了知床地區的發展重點。而早在生態保育的想法出現之前,這種觀念就已經是愛努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地擁有 800 多種原生植物和大約 500 種原生動物,相關生態旅遊計劃致力於透過永續方式與當地人和遊客分享豐富的物種之美,並希望這份美好能夠代代相傳。其內容包括建造架高木棧道以保留知床五湖地區的植被,以及鼓勵遊客在此停留至少 2 個晚上。
國道 334 號(又稱知床隘口)是連結公園東西岸的唯一道路,沿路上可見圓錐狀的羅臼山彷彿站崗一般聳立,俯瞰著整座知床半島。即使在 6 月來訪,隘口兩旁的岩石表面與森林中仍會有積雪,到了秋天,整片大地會披上一層豔紅流金,而冬季時這一帶則無法通行。
我們一路開到了羅臼港,即根室海峽的入口。這片狹長的海域最寬處僅 43 公里,最深處可達 2,500 公尺。我們即將下水尋找海豚和小鬚鯨的蹤跡,幸運的話還能看見虎鯨,6 月期間甚至有機會看到三趾鷗、暴風鸌,甚至信天翁的身影。
穿著手工繪製鯨魚插畫的亮黃色救生背心,我們登上了一艘小船,朝著海峽出發。航行一小段時間後,船邊的粼粼水面開始攪動,原來是一群白腰鼠海豚游過的蕩漾餘波。
牠們愛玩又充滿好奇心,」嚮導 Masaya 表示,「而且一般會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出沒,是很常見的品種。不過牠們喜歡拍水嬉戲,所以很難看清楚牠們的樣子。」
白腰鼠海豚跟著小船游了一陣子,在我們急轉彎回頭開往知床海岸線時才轉向離開。船長收到回報稱有人在附近目擊虎鯨,於是決定改變路線,前去一探究竟。沒過多久便聽見一聲驚呼,接著十餘台相機全部轉至同一個方向,只見一片巨大的背鰭劃過水面,然後是圓潤的黑色頭頂從海中浮出,伴隨著水柱噴濺四散。
我們屏息靜觀,虎鯨每次浮出水面,快門的喀嚓聲便隨之響起,打破船上的這股寧靜。Masaya 低聲解釋道,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公虎鯨,從其體型和 6 英吋的三角形背鰭可判斷出來,另一隻體型較小、背鰭形狀較彎曲的則是母虎鯨,身旁還有一隻虎鯨寶寶。Masaya 繼續解說:「虎鯨會組成家庭,因此夏季時在這裡看到的虎鯨通常會成群行動,而不是單獨出現。」
虎鯨一家終於游走後,我們才啟程返回羅臼,感覺自己親眼見到了海之神靈,不禁感到心神雀躍。
在羅臼遊客中心稍作停留後,我們得知可走水路觀察到更多的野生動物,於是隔天便朝著小漁村相泊出發。這裡是園區內開車可抵達的最北處,若想健行或划雙槳獨木舟繼續往北深入,建議先在羅臼旅遊服務中心瞭解關於潮汐和棕熊的最新資訊。
我們搭上一艘小型開放式快艇,並盡可能靠近岸邊行駛,畢竟重點不在水裡,而是陸地上的生物。
Masaya 告訴我們:「知床有很多棕熊出沒,但我們不希望遊客為了尋找棕熊到處遊走,大家應該尊重這些動物並保持距離。棕熊常會在岸邊覓食,所以搭船其實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在不打擾牠們的情況下進行觀察。」
啟程時低垂的雲層籠罩群山,霧氣掩映著斷崖,隨著我們逐漸靠近,岩石的輪廓穿透薄霧,顯現出上方吵鬧的海鷗與休息中大展雙翅的鸕鶿。絲絲綠意順著多岩的岸邊攀上陡坡,偶有閃動的瀑布細流從中切過。我們很快就發現一隻毛色鮮艷的北狐和幾隻蝦夷鹿,在壯麗自然景觀的對比之下,這些動物顯得異常渺小。
經過幾個崎嶇的岬角後,我們期待已久的動物赫然現身。一隻棕熊悠哉漫步於輕柔拍打的波浪與高潮線之間,偶爾停下來嗅聞或啃咬著什麼,牠大步向前但不慌不忙,長著長爪的腳掌微向內彎,看起來一副友善可愛的無害模樣。
接著,棕熊抬起頭並轉向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就這樣盯著我們在離岸處上下浮動。看著牠修長的腳爪和毛皮下鼓動的肌肉,我差點忘了呼吸,腦海中浮現了遊客中心所展出的駭人利齒。一時之間我感到無比慶幸,還好我們在船上,而不是貿然闖到這美麗又強悍的動物面前。
棕熊認定我們不構成威脅,決定低頭繼續覓食。為了避免待太久引起反感,我們觀察了棕熊一陣子,便隨即離開。
知床之旅的最後一天,我們決定探索陸地上的景點。前一天見識過熊的龐大體型後,我總算瞭解為何 Makoto 嚮導要在我們外出健行時隨身攜帶熊鈴,畢竟沒有人想在旅途中意外撞見一隻熊。
我們回到宇登呂,得知最後一次有人目擊熊已經是 2 個禮拜前的事,不禁鬆了一口氣。我們打算從知床自然中心出發,沿著輕鬆的路線造訪乙女之淚瀑布。
與前一天的陰晴不定相比,今日天空晴朗蔚藍,點綴著片片卷雲。漫步林間,竹林與樹木構成了一幅淺綠色的拼布畫。每次在綠蔭中駐足聆聽鳥鳴,Makoto 都能在我們看見野鳥之前就從叫聲判斷出種類。
來到步道尾端,爬上觀景台,就能俯瞰乙女之淚瀑布,望著秀美的瀑布朝清澈的大海奔流而下。右側是知床連山壯觀的黑色山影,左側則是一望無際的鄂霍次克海。一艘觀光船駛過並留下一道船痕,在原本波瀾不驚的廣闊海面上逐漸擴展開來。
感受涼風吹拂並稍作休息時,一道黑影掠過眼前的草地,Makoto 興奮地往上指著影子的主人,那是一隻白尾海鵰,一雙強而有力的腳爪配上銳利彎曲的鳥喙,即使在地面上也清晰可辨。
「夏季不常看到這種鳥類,」他解釋道,「但冬天很容易可以發現白尾海鵰和虎頭海鵰立於流冰之上,或在港口的漁船周圍停留。」
在大地盡頭,我們望著頭頂盤旋的海鵰,為能見證知床壯麗的野生動植物而深深感動,我們也樂於保留這份純粹的野性,不留一絲來過的痕跡。
撰文:蕾貝卡.哈雷特 (Rebecca Hallett)